为舞台而生
俞金花出生于70年代,名角与扬剧的俞金不解之缘开始于童年。自从八九岁在戏棚里看完表演后,花情她就深深爱上扬剧。沁扬俞金花无师自通,剧心10岁就可以模仿出演唱者的系传仪态、妆容和唱腔。名角那时起,俞金她的花情梦想就是成为扬剧演员,至此没有改变过。沁扬
“你以为唱戏这条路能有什么出息?剧心”当父亲得知俞金花心里萌发了当戏曲演员的想法后,勃然大怒。系传但是名角对戏曲的热爱已经成为俞金花生活的动力,无论父亲如何反对,俞金她始终不妥协。花情
“俞金花很有天赋,台上、台下完全两个人。”俞金花的老师和同学都这样评价她,“她是舞台上的一朵花,为了舞台而生”。俞金花的母亲看出了女儿在戏曲上的天赋,更被她的坚持感动。14岁时,俞金花在妈妈的陪伴下,开始了艰苦的学艺之路。
《相思泪》是俞金花的成名曲,以情带声,是她唱这出戏的“绝招”。把戏剧内容与演唱技巧统一起来,创造角色所需要的音乐形象,这是不少声音条件胜过俞金花的演员所不能及的。“女主角为了爱情付出所有,结局却那么悲惨。我每次唱都忍不住流泪。这部戏也在教育女人,要保持精神独立。”
俞金花凭借《相思泪》不仅荣获滁州市民营剧团优秀剧目展演个人表演一等奖,更揽获全省戏曲比赛各大奖项。《相思泪》被评为全省第二批民营艺术院团“十大名剧”。2015年,俞金花被评为安徽省民营艺术“十大名角”。
为挚爱而拼
15岁登台表演,工小旦、花旦、青衣、武旦等各种角色,俞金花都驾轻就熟。2008年,俞金花成立了扬剧团,并担任主演。剧团成立初期,面对挑战和困难,代表着“草根”阶级的俞金花和她的艺术团凭着精湛的艺术水平和过硬的实力打下一片江山,享誉天长和扬州戏曲界。
“我不说苦,但是2016年真是太难忘了。”那一年,俞金花共演出500多场,几乎没有休息过。8月某天,户外最高温度达40度,她却有连续三场演出。第二场唱完,戏服已经湿透,她的脸开始发热、刺疼。补妆时,她发现粉扑上沾满了破碎的皮肤,脸已经脱皮。汗水流过伤口,刺痛钻到了心里,那么坚强的女人忍不住流泪了。
“皮肤严重过敏,我现在想起来还觉得疼。可是戏迷从很远的地方赶过来看,我必须要上台。”因为没有及时卸妆、治疗,加上演出需要长时间带妆,俞金花的皮肤至今无法痊愈,经历长时间高温或日光照射都会过敏。
拼搏会为梦想插上翅膀。2014年,俞金花凭《园会》获得安徽省小戏折子戏调演表演一等奖。俞金花扬剧团从全省1500多个民营剧团中脱颖而出,代表滁州市唯一表演团体参加全省民营艺术院团优秀剧目展演。2015年,剧团被文化部评为“优秀基层戏曲院团”。2016年,俞金花被确认为天长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扬剧代表性传承人。2017年被评为安徽省“送戏进万村”优秀院团。2018年,当选为滁州市戏剧曲艺家协会第二届主席团副主席。
为传承而唱
2006年,扬剧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十多年来,随着社会多元文化冲击、审美观念的改变,扬剧观众逐渐减少,整个剧种面临危机。
“我唱了一辈子戏,现在有了自己的戏团和戏迷。可是扬剧目前发展比较困难,我想扬剧在我这里传承下去。”作为非遗传承人,俞金花的肩头担着一份不小的责任和使命。
多年来,俞金花在繁忙的商演之外,更加积极地参加公益性演出。每年“送戏下乡”“戏曲进校园”“文艺家下基层”等活动中,都能看到她的身影。她和剧团演员经常来到学校、乡村,免费为学生、扬剧爱好者授艺,讲解扬剧的唱腔、动作、角色扮演要领等,致力于让更多的人感受非遗戏曲的魅力。
俞金花以喜闻乐见的表演,输出营养且正能量的精神食粮,不仅满足了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更巧妙地融入了党和国家精准扶贫、支农惠农政策和建设和谐乡村的理念。
为了打响品牌,更好地履行传承的职责,2018年,俞金花扬剧团斥资300万元新建了俞金花扬剧演艺中心,让演员和扬剧爱好者们有了归属感。“我想招募一批孩子,从青少年培养起,让扬剧在他们心里生根发芽。”对于挚爱的扬剧,俞金花心系传承,“推广扬剧、吸纳人才,会成为我以后事业的重点。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是,我不怕,我会更加努力。”
8月10日14:30分,天长剧院里座无虚席,天长市的扬剧戏迷们翘首以盼,期待着心中的“女神”登场。穿着一袭黑色镶钻金丝绒旗袍的主演缓缓上台,动情唱完《师兄一片赤诚心》即将离场时,台下响起“金花、金花、金花”的呐喊声,场面的热烈程度完全不输大牌歌手演唱会。
这位深受戏迷喜爱的主演叫俞金花。她是安徽省民营艺术“十大名角”,演唱的《相思泪》被评为全省第二批民营艺术院团“十大名剧”;她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扬剧代表性传承人,以她命名的剧团被评为安徽省民营艺术院团“百佳院团”。
看“名角”俞金花唱戏,一招一式气定神闲、嗓音唱腔清亮端庄、吐字归音圆润饱满、用情至深扣人心弦。听完不由感慨,教科书式的演绎真是唱出了扬剧的经典和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