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

秀容书院 期待重生

字号+ 作者:惊涛骇浪电影 来源:{typename type="name"/} 2025-05-29 14:20:05 我要评论(0)

刘勇秀容书院,是一代忻州人的记忆,也是秀容古城文脉所在。我曾在破败的书院里怀旧,在古今穿越中放飞思绪……我循着秀容路一直走,看到路西的第一条小巷名牌上写“秀容路——关帝庙巷”。第一次看到这种组合路牌,

  刘勇

  秀容书院,秀容是书院一代忻州人的记忆,也是期待秀容古城文脉所在。我曾在破败的重生书院里怀旧,在古今穿越中放飞思绪……

  我循着秀容路一直走,秀容看到路西的书院第一条小巷名牌上写“秀容路——关帝庙巷”。第一次看到这种组合路牌,期待我理解秀容路是重生南北大路,东西的秀容这条巷子应该是关帝庙巷,却不是书院百度地图上标的文昌庙巷。不管是期待文庙还是武庙,既然来了就进吧。重生西行不到200米,秀容右手边就出现了关帝庙山门。书院山门对面是期待前后两座建筑组合而成的高大戏台。从侧面可以清楚地看出,后一座悬山顶建筑高大带侧窗,前椽比后椽长,前一座建筑的卷棚顶已经和后者的屋檐挨上了,卷棚顶估计是为增加演出空间而建的。忻州是南北要冲,旧时关帝庙前一定是处闹市。走进山门,看到一处残破的经幢,第一进大殿已毁,但地上的柱础石依旧。后面的大殿是供奉关公的五开间悬山顶主殿。但从殿内飘出的竟是悠长的念经声。殿内威武的关羽塑像前,一批居士在和尚领导下认真地齐声诵经。明清以来三教合流,他们在民间的融合一定有多种形式,这里就是一种。

  继续向西,快走到巷子尽头,老旧平房后出现山坡和残破的夯土墙以及木建筑的屋檐。转到坡前的马路上,看到一个铁栅栏门前立着“秀容书院”省保碑。中学已经搬走,傍晚,空荡荡的寂寥校园,非常符合人文探索的味道。

  忻州西南角的这片土岗被当地人称为九原岗,一直延伸到郊外。土岗上的秀容书院始建于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是忻州第一学府。原本书院的位置在文昌祠西侧,后来书院扩建,文昌祠的建筑也成为书院的组成部分。此后100多年,秀容书院一直是忻州地方学子准备科举考试的基地。清末,忻州地方响应朝廷废科举兴新式学堂的命令,将秀容书院改为新兴学堂,课程中增加了现代数理化学科等当时称为西学的课程,成为忻州现代教育和文化人才培养的摇篮,在全国新式中学中也是第一批。1949年以来,这里也走出过许多省部级干部。

  往日的辉煌难挡岁月对几百年老房子的侵蚀。从东侧走进书院,这是原来文昌祠的门前小广场。一座小戏台的模式和山坡下关帝庙戏台一样,也是由前后两座建筑一高一矮组合而成,石基座完好,只是舞台空间已被砌墙改为教室。大约是考虑到地形限制,戏台东侧有座与戏台呈45°的悬山顶“斜殿”,在书院内所有建筑中只有它的角度没有采取正朝向。

  走进山门就是原来的文昌祠,这是后来秀容书院的主体建筑,数十年来一直是中学办公和教学的区域。这是座两进四合院,所有房屋都是学校的办公室。主殿面阔五间,屋顶有青绿色琉璃脊饰。主殿左右也都建起基本类似的平房,围合成若干小院。西侧院落是沿土丘地势逐渐升高的。最北侧直到土崖尽头是操场,学校已空,旗杆上的国旗仍飘扬依旧。书院内现存建筑年代从晚清到共和国早期都有,体量最大的是座二层水泥小楼。不过,所有校舍都采取了大体类似的青灰色外墙颜色,低调统一,让人感觉齐整。虽然这些百年建筑本身亮点不大,但其几百年来地方文教事业见证者的身份也足以赢得人们的尊重。

  西路一处圆月门的小院里,清明的几丛杏花静静绽放。这是整个建筑群里保存旧时园林气息最重的地方。如果回到前几年热闹的中学校园,或是百年前的学堂、书院时代,该是怎样的情景呢?

  明万历年间忻州城包砖,城墙西段沿九原岗地形绵延起伏,轮廓像头卧牛,望萱阁和寥天阁好似卧牛的双角,秀容书院由此被认为是卧牛之首。

  回到大门,右转经过摇摇欲坠的木牌楼,沿台基而上是土岗上的上院。这里有书院最明显的标志——三座造型各异的小亭——北面的六角亭寥无阁、中间的方亭和南边的八角亭。六角亭高9米,据说原来亭前有座称作“天之衢”的拱门,寓意书院里的读书人未来前途无量,飞黄腾达。南侧八角亭又名望萱阁,据说是清知州邱鸣泰公务之余思念故乡和老母的地方。

  书院是旧时忻州城区的制高点,现在站在土丘三亭前,仍可轻松俯瞰城区,北城门、南城门、南北大道和山坡下包括关帝庙在内为数不多的夹在毫无特色的新民居里的老房子……九原岗也名九龙岗,古人在这里留下的诗篇很多,如:“九龙岗上望晴川,水色悠悠接远天。绝似江南风景好,烟波只欠钓鱼船”。旧时的秀容城里是有多处水池小湖的。

  明月已经出现在蓝天上,一层薄雾漂浮在东南方连绵的山脉中间,隔开了山与城,又好似笼罩在忻州这军事要塞之上的轻纱,朦胧中为古城增添了一份秀色,古人诗中的烟波大略就是如此吧。

  废弃的校舍里还有多处教学痕迹,教室里的板书、校园里的黑板报、教师办公室里的工作通知,凌乱的桌椅,好似时间定格在了不久前的某个时点上。整个场景不需什么改动,就可拿来用作某部怀旧青春影片的片场。身在这个充满历史感的现实时空里,我的内心激动而惶恐,仿佛自己也能借助传说中的时光机穿越在现在和过去之间。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怀旧情怀让破败的秀容书院在我心中无限美好。但这样的现状毕竟对文物保护不是长久之计。秀容书院应该成为忻州文化的博物馆,被人们珍视。简单的商业旅游开发很容易唐突了这忻州人文殿堂,对它的保护和开发应该站在人文的制高点上来审视。或许那时我们将欣喜地发现,还有那么多被人遗忘的忻州文化故事。

  圆月东升,山坡上三座小亭子和书院建筑的剪影渐渐融入夜幕。最后一丝阳光也不见了。走下山坡,华灯初上,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

  五年后的冬季,我回到了秀容书院,看到一派繁忙的施工景象。书院正在整体改造重修。各类管道在铺设中,残破的房屋得到了修缮,当年让我感慨的黑板报、清明的花朵也找不到了。

  书院旁边的文昌巷、赵进士巷都属于老街区修缮腾退范围,希望这些老宅子能在一定程度上保存下来,至少让后人看到秀容古城的街巷格局。这一带是老城文脉所在,这个制高点是忻州应该保护并重视的。

  在几年前出版的《忻州老城》画册中,我看到了忻州城的历史旧影,好一座颇有古意的秀容城,当时城墙大多尚存。如今在秀容书院北侧,来到老城残破的西门处,看到城外有瓮城,门朝南。这一带的黄土高坡统称九原岗,一直连绵到城外不远处发现壁画墓的地方。这座城门名新兴门,估计是为了纪念曹操当年在此设立的新兴郡而命名。后来忻州之名也是和新兴之意有关。如今的新兴门恰巧又迎来了多年衰落后的再造。

  西门内往北,是旧日的三家店。据说古代这里是官方驿站,后来出现了三家旅店,所以当地俗称为三家店。百年前,著名传教士李提摩太在这里购置土地建设传教场所福音堂。至今福音堂的大门还在,高6米的福音堂主体建筑框架完好。附近的十几座中西合璧式民国建筑先后成为忻州地方行政机构的办公和住宿地,直到共和国时期。在这些房屋中有的还有西式壁炉、木地板的设施。有一座房屋整体为硬山顶,却在东部局部建造为歇山式样,也是一奇。

  据说三家店也即将焕发新生,修缮改造。这里的地势可俯瞰全城,风水是很好的。合理的使用,特别是保护好旧有的建筑格局,这是记录老城历史的重要一课。

  三家店、老街巷、新兴门,期待以秀容书院为核心的秀容古城之建筑精华能在整体修缮中重生,焕发文化的光辉。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明明说好只蹭蹭不进去的,网络视频与剧情解析

    明明说好只蹭蹭不进去的,网络视频与剧情解析

    2025-05-29 12:55

  • 蝉联冠军!山东泰山U17队勇夺第三届中青赛(男子U19组)冠军

    蝉联冠军!山东泰山U17队勇夺第三届中青赛(男子U19组)冠军

    2025-05-29 12:08

  • 永川国际女足锦标赛,中国姑娘取得开门红

    永川国际女足锦标赛,中国姑娘取得开门红

    2025-05-29 12:06

  • 胖马识球丨转折之战!双重反转后国足计划有变“坐四望二”?

    胖马识球丨转折之战!双重反转后国足计划有变“坐四望二”?

    2025-05-29 12:03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