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春节期间全省“非遗过大年”活动热闹开展

字号+ 作者:惊涛骇浪电影 来源:{typename type="name"/} 2025-05-29 04:55:50 我要评论(0)

春节期间,全省“非遗过大年”活动热闹开展,丰富多彩的非遗展示和民俗活动,营造了欢乐、祥和、喜庆的中国年氛围。省非遗保护中心此次遴选了一批与安徽年俗文化密切相关的非遗代表性项目集体亮相,并组织全省各地非

  春节期间,春节全省“非遗过大年”活动热闹开展,期间全省丰富多彩的非遗非遗展示和民俗活动,营造了欢乐、年活闹开祥和、动热喜庆的春节中国年氛围。省非遗保护中心此次遴选了一批与安徽年俗文化密切相关的期间全省非遗代表性项目集体亮相,并组织全省各地非遗保护机构在1月10日至2月15日期间,非遗融合保护传承发展新成果,年活闹开将丰富多彩的动热非遗项目通过音视频、直录播等形式,春节呈现在老百姓的期间全省面前。

  恰逢虎年,非遗一般在春节期间演出的年活闹开国家级非遗项目火老虎格外“火”。火老虎是动热流行于凤台县刘集乡山口村、大山镇淮丰村及周边地区的一种民间舞蹈,有200多年历史。据称,火老虎起源于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传说,百姓以传说为基础,吸纳当地狮舞元素,创作出传统舞蹈火老虎,火老虎的制作夸张写意,表演角色不仅有老虎,还有狮子、土地神、领狮者。在音乐的烘托下,“虎狮”争斗场面热烈、扣人心弦。孙永超是第三批国家级非遗项目火老虎代表性传承人,他会根据表演需求在原有形式上进行改编。数十年来,他不仅带领一些村民重置火老虎道具,搭建表演团队,恢复火老虎表演,还对村中后辈表演者言传身授、悉心指导。

春节期间全省“非遗过大年”活动热闹开展

  玩灯,是传统年俗中大众喜闻乐见的项目。火老虎是安徽凤台独有的玩灯表演,各有历史渊源和地域特色的舞龙灯、鱼灯则是广大城乡较为常见的庆贺方式。

春节期间全省“非遗过大年”活动热闹开展

  无为鱼灯是无为最具特色的年俗,于2011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遗名录。无为鱼灯历史悠久,最早记录无为鱼灯的,是在宋人杨元亨《沁园春·无为灯夕上陆史君》的词里:“万斛金莲,满城开遍,朵朵留迎学士归。”无为鱼灯主要包括灯彩艺术、舞蹈阵法、鼓乐艺术以及鱼灯表演仪式等,最为突出的是舞蹈阵法,据介绍它是模拟鱼的生活习性加上人们想象创作出来的。黄山市休宁县徽州板凳龙,因龙身为特制的板凳首尾相连而得名。舞板凳龙是流传于徽州的民间舞蹈,是徽州民俗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有关传说可上溯到明代甚至更早。2021年6月,休宁县申报的龙舞(徽州板凳龙)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春节期间全省“非遗过大年”活动热闹开展

  元宵节即将到来,春节也渐渐走向尾声,然而民俗活动却将在此时达到一个新高潮。

  歙县部分村子(汪满田、瞻淇等)村民会在每年元宵节前后兴起鱼灯会,祈愿“年年有余(鱼)”。汪满田鱼灯制作工艺讲究,鱼灯形式多样,模样生动逼真,鱼灯大小悬殊,大的雄壮,小的灵活,舞鱼灯队伍气势宏大。全椒县的“正月十六走太平”民俗活动据记载始于东汉,四乡八邻扶老携幼,从清晨至深夜到太平桥上走一走,谓之“走百病”,以祈祷来年风调雨顺、平平安安。据介绍,走太平是全椒县独有的传统民俗,堪称中国历史上最早、传承时间最长的健身走活动。

  瑞兽是年俗的符号,祈福是年俗的由来,时令是年俗的依存……中国人记忆中的年俗活动,大多拥有固定的格式和相近的意义。春节是最大的非遗,每个人都是传承人,在新年里,人们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劳动的赞美、理想的追求,融入那些欢腾的活动中,成为文化交融的纽带,更有凝聚人心的价值。无论是火老虎、鱼灯会,还是走太平、板凳龙,在传承的同时呈现着适应时代需求的演变进程,这也是众多年俗作为非遗项目传播开来、传承下去的必然规律。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探索skill系列电影,剧情、演员与在线观看指南

    探索skill系列电影,剧情、演员与在线观看指南

    2025-05-29 04:54

  • 芜湖繁昌童坝村的红色展馆成了村民的休闲打卡处

    芜湖繁昌童坝村的红色展馆成了村民的休闲打卡处

    2025-05-29 04:26

  • 天长市举办文化艺术中心开放仪式

    天长市举办文化艺术中心开放仪式

    2025-05-29 03:43

  • 六安叶集区有一支由农民自发组成的文化演出队

    六安叶集区有一支由农民自发组成的文化演出队

    2025-05-29 03:08

网友点评